找到相关内容60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王船山的天道观

    置于“持存”而将“于心”隐没。“持存”则终始一贯,“于心”则炯然在心;终始一贯则通,炯然在心则明;持存于心即为克念;克念作圣;因此,通明之谓圣。克念作圣,罔念作狂;狂与圣对,罔念与克念对;克念则持存-...

    刘梁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5692086.html
  • 论慧远的净土信仰及其地域性影响

    有五载讲《放光经》,岁常再遍。及至京师,渐四年矣,亦恒岁二,未敢堕息。然每至滞句,首尾隐没,释卷深思,恨不见护公、叉罗等。(10)   竺法护和无叉罗曾分别译《光赞般若经》和《放光般若经》,故道安阻...

    刘长东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193351.html
  • 佛法概要-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

    上师不一定是一位非常高的喇嘛,高低并不能帮助我们成就;上师也不一定得年高德绍,白发和皱纹也不能帮我们成就;有时候上师会隐没在一些不可思议的地方,以极卑贱低下的样子出现。在白教中堪称是最伟大的传承之父之...

    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|基础|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08564493513.html
  • 藏戏与汉族戏曲的比较研究

    ,细致地描绘出丰富的客观世界,诗人主体隐没在客观的人物关系中。这种叙事诗的客观性原则,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下产生出来的写实戏剧中体现得最充分。历史上很多的高僧大德的“古尔鲁”(道歌),也因为史诗、民间...

    刘志群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595206.html
  • 法界缘起论

    以理夺事”、“事能隐理”,这四门是用来表明理事之间相成相违之关系的。一方面,事法本无自性,唯依理体而起,如此生起的事相却又能反过来显明理体;另一方面,理体显明则事相便成虚幻,事相显露则理体自然隐没,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5195628.html